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  > 正文
全球今日报丨会员动态 |国家大剧院 导演谈 《青春之歌》里有中国青年最大的浪漫
来源:首都剧院联盟  时间:2023-04-17 11:01:05
字号:
1959年由杨沫亲自改编,崔嵬、陈怀皑执导的电影《青春之歌》被搬上银幕。影片上映时,有的影院二十四小时轮番播放,依然座无虚席,成为中国电影史中的盛事。今日影人回看这部经典,仍会感慨这个奇迹:“《青春之歌》超出正常剧作范围,是我们的《罗马假日》,那年的偶像电影。” (徐皓峰)

《青春之歌》在小说和电影两种载体上均获得成功,成为中国文学史和电影史上名副其实的“红色经典”,离不开故事中动人昂扬的“青青”气息。4月27日-5月1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青春之歌》将热烈唱响,从音乐创作、剧本改编到舞台呈现,“青春”都是一以贯之的主题。


【资料图】

今天,我们不妨跟随歌剧《青春之歌》导演王晓鹰的讲述,细品这部经典里的“青春”魅力。

王晓鹰:《青春之歌》里的“思考”,已远超个人的好恶得失。

歌剧《青春之歌》,是根据杨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虽然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青年的故事,但九十年后的年轻人依然能与它接通、共情,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每个人的生命经历中都拥有青春的刻痕。

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度,年处青春的人都心怀憧憬,都向往浪漫。而这种“憧憬”和“浪漫”中,不可避免的反映着年轻人对社会的理解、对生活的认知和对生命的体验。所以,每个人的青春,在拥有“憧憬”“浪漫”的同时,还意味着“思考”“选择”和“成长”。

所谓“浪漫”,是改变太过平静的个人生活,而所谓“革命”,是改变太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在风起云涌的时代,“革命”对于青年人来说,常常意味着最大的“浪漫”。革命洪流的汹涌澎湃与年轻生命的激情勃发重合在一起,能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可以改变世界。

《青春之歌》中的“革命”,是与国家命运、同胞苦难、民族存亡紧紧相连的。这时的“浪漫”,已完全不是“小知识分子”的小情调、小惊喜和小满足。这里的“思考”,已远远超出个人的好恶得失;这时的“选择”,往往伴随着痛苦、决绝甚至准备面对牺牲;这样的“成长“,必然会经历”大浪淘沙“的无情考验。《青春之歌》表现了几个年青人不同的思考、选择和成长。林道静离开余永泽而追随卢嘉川,不是个人情感的转移而是生命价值的重选。卢嘉川的精神感召的背后是民族的呼唤,余永泽在温情脉脉中构筑的小屋留不住心向开阔生活的林道静,这不仅体现了不同的心胸、格局、境界,更体现了不同的意义理解、价值选择、责任担当。

这就是“青春”的本来样貌。把年轻的生命投入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洪流之中,随着时代大潮滚滚向前,这就是中国青年最大的浪漫!这就是最美的“青春之歌”!

舞美效果图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青春之歌》

演出时间:2023.04.27-05.01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作曲:张千一

编剧:赵大鸣

指挥:吕嘉

导演:王晓鹰

舞美设计:刘科栋

服装设计:阿宽

灯光设计:邢辛

多媒体设计:胡天骥

编舞:贾菲

道具设计:金继峰

合唱指挥:焦淼

主演:

林道静(女高音)宋元明、赵丽丽

余永泽(男高音)韩蓬、梁羽丰▲

卢嘉川(男中音)周正中、刘涛

王晓燕(女中音)蔡静雯、胡越

王教授(男低音)关致京●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员

演出团体: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本剧改编自杨沫小说《青春之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