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  > 正文
记者观察:不拼投入和人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下一站比“落地”-环球关注
来源:中新经纬  时间:2023-04-26 17:20:37
字号:

中新经纬4月26日电 (魏薇)未来的银行是什么样子?走进2023中国国际金融展,或许能寻找到一些答案。一位银行的数字员工主动上前介绍自己、引导客户办理业务,“AI信贷审批员”可以为小微经营者提供更匹配的信贷服务,走累了还能花1元数字人民币买咖啡,科技正在以迅猛之势改变金融服务。

2021年底和20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相继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两份文件对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要求。意见指出,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一年来,金融机构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在近期上市银行公布的2022年年报中,“金融科技”成为其中的关键词之一。


(资料图片)

六大国有行的金融科技投入金额均超百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金融科技投入额分别为262.24亿元、232.90亿元、232.11亿元、215.41亿元、116.31亿元、106.52亿元。多家银行的金融科技员工人数超万人,截至2022年末,工商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达3.6万人,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也均超1万人。

金融机构在资金和人力方面都在下大力气投入,而科技对金融业态的改变也逐渐显现。在中国国际金融展上,网商银行信贷产品部总经理宋晓对中新经纬透露,随着消费持续回暖,小微经营者信贷需求增加,“百灵智能风控系统”服务用户数已超600万。

“得益于金融机构的下沉,小微企业的信贷覆盖率逐年提升。然而,由于其数字化程度不高,其信用刻画仍然不够准确。在遇到经营环境变化,比如开新店、拓新渠道等节点,往往会遇到贷款额度不够的问题。‘百灵系统’通过识别用户提供的碎片化信息,还原其真实经营情况,从而给予精准的授信。”宋晓说。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还远远没有到达终点。在业内人士看来,数字化转型并不会一蹴而就,而是曲线前进的路线。

“一个新概念或技术提出来会经历一段火热期,在发现很难落地后会逐渐降温,之后会慢慢开始落地。在我看来,现在是数字化转型的落地期。”网商银行信息安全部总经理张园超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指出。

伴随数字化转型的逐渐落地,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张园超谈到,在数字化转型后,安全性和服务效率体验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随着企业线上服务的暴露面更大,所面临的威胁等级、影响面会扩大。他举例说,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几类比较难解决的威胁:一是0day漏洞,即系统里潜在的未知漏洞;二是软件供应链的漏洞后门;三是社会工程学攻击,利用员工进一步侵入系统。

张园超指出,随着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金融机构不仅要防范外部攻击者的攻击,还要进一步保证用户的数据在合理范围内使用。保护用户数据安全、避免数据被滥用或将成为行业未来两三年都会关注的话题。(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vivi1257@163.com)(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

【编辑:王永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