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签字银行与第一共和银行相继破产,原因不尽相同,但共同背景是美联储加息。在利率维持高位时期,美国银行业中的脆弱环节或面临继续出清的风险。谁是下一个?脆弱环节在哪里?是否会演化成系统性风险?
美国银行脆弱性的制度根源:单一银行制和多头监管体系;紧信用对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影响更大单一银行(unit bank)制度和低市场集中度是美国更容易爆发银行危机的重要解释。横截面比较,爆发银行危机的概率与银行业集中度负相关。美国银行数量接近5000 家,超过欧洲排名前10 的国家总和,是排名第一的德国的3倍。美国前三大银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的市场份额仅约30%,远低于德国的70%,法国的66%。
碎片化的金融监管体系是美国银行业不稳定的另一制度基础,也是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的政治根源。美国对银行负有监管责任的政府机构包括:美联储、货币监理署(OCC)、FDIC、美国储蓄机构监管办公室(OTS),以及协助监管美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和各州的银行委员会。任何职能的重叠都可能形成监管盲区,从而留下监管套利的机会。
(相关资料图)
一个常见的误识是,美国融资结构以直接融资为主导,所以银行信用收缩对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一认识并未区分存量与流量。疫情后,美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直接融资明显回落,2022 年四季度美国企业部门新增债券融资-30 亿、股东净投资-36 亿,而新增贷款融资达到2280 亿,信贷收缩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可能高于以往时期。
银行是抵押贷款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中小银行是商业地产贷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美国的抵押贷款资金供给方包括银行、信托、政府支持机构(GSE,房地美、房利美等)、信用社和信托等,银行提供了美国30%的住房贷款,60%的商业地产贷款,42%的消费贷款,32%的工商业贷款;中小银行向低收入群体及小型企业发放的贷款比重更高, 主要集中于休闲服务、医疗、其他服务类企业,这恰恰是当下美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
资产侧的脆弱性:长期低利率促使银行转变盈利模式,美联储加息抬升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资产端利率风险更突出是本轮美国银行业危机有别于金融危机的重要之处。长期低利率环境对美国银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净息差长期回落,打破了传统的贷款驱动业务模式,使银行业从利息收入业务(传统贷款)转向非利息收入业务(资管、财富、投资、服务等),导致证券类资产占比大幅上升,利率风险暴露增加,信用风险的暴露降低。
美国银行资产端面临三大风险:加息环境下的利率风险,商业地产信用风险,低收入群体地产债务风险。商业地产贷款在资产基本面、地产价值、债务风险三个维度均在走弱;低收入群体房贷收入比已上升至金融危机前水平,达到40%,意味着收入中的40%需用来支付房屋贷款,更重要的是低收入者债务问题是重要的领先信号,但却被忽视。
谁是下一个?关注清单:纽约社区银行(商业地产贷款敞口71%)、华美银行(高浮亏、高CRE 敞口)、西太平洋合众银行(存款挤兑、CRE 贷款敞口28%)、西部联盟银行(存款挤兑)、联信银行(浮亏高、未保险存款占比高)、嘉信尊享银行(浮亏占329%)、美国联邦储蓄银行(高浮亏)、美洲银行(规模大、浮亏高)、ZION、First Hozrion 等。
负债侧的脆弱性:高利率、高息差和美联储缩表环境下,银行流动性压力难降,被动“缩表”
美国银行业流动性压力源自高企的利差和未被保险存款占比。疫情期间美联储扩表和财政刺激政策改善了私人部门的现金流,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扩张。本轮加息周期下,银行存款利率对美联储加息反应不敏感,存款贝塔值仅为6%到17%左右,显著低于疫情前。由于存款利率与货币基金的利差持续扩大,套利动机驱动存款“搬家”;美国银行存款以活期存款为主,未保险存款占比接近40%,加剧了存款流逝的压力。截至2023 年3 月,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未保险存款占比更低(约24%),中小型银行比例更高。流动性压力关注清单:纽约银行(92%)、道富银行(91%)、北方信托银行(82%)和联信银行(60%)等。
存款流失还可能持续多久?从利差扩大和存款消耗两个维度来看,存款流失将可能持续到2024 年三到四季度。从利差来看,联邦基金利率在2024 年将可能下行,带动MMF-存款利差缩小,累计流出金额占银行存款的3%。从存款消耗的角度分析,近12 个月每月存款减少约770 亿美元,基准情形下,银行存款的流出将可能持续到2024 年下半年。
风险提示
俄乌冲突再起波澜;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工资增速放缓不达预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