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  > 正文
观察:罗桥镇:“木兰工坊”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时间:2023-06-21 13:38:10
字号:


(资料图)

近年来,阜宁县罗桥镇坚持组织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突出党建引领共富纽带,持续实施“木兰工坊”带民致富项目,让留守妇女、陪读妈妈、困难母亲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形成空间整合、资源统筹、协同发展的乡村发展新模式,蹚出一条“政府牵头联盟、企业定向发单、村级对接劳力”的产村融合、数字赋能、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推动形成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的良好局面。

以党建联盟为抓手,统领乡村共富。 罗桥镇围绕共富主题和打造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的目标,按照“党委牵头,政府推动,部门组织,市场运作,经纪人带动,百姓参与”的运作模式,采取“党建+、支部+、党员+”形式,成立木兰户织协会党支部,联系企业党组织与设有“木兰户织工坊”的村党组织结对建立“村企党建联盟”。同时建立木兰户织工坊联盟,实行订单“信息共享、动态投放”,木兰女工“自主选择、按件计酬。”全镇形成手工技艺类、农副产品服务类、传统加工类、服务供给类等四大类28项木兰工坊项目,21个村企党组织、180多名党员发挥红色引擎作用,建成村企结对类共富工坊、非遗文创类共富工坊、农业类共富工坊25家,同时孵化手工艺、新业态工坊5家,激发乡村振兴关键要素的活力,带动群众就业860余人。

以特色产业培育为支撑,助力物质共富。罗桥镇围绕“引领+带领”、“线上+线下”、“联动+促动”、“共建+共享”、“田园+家园”、“乡伴+相伴”6个“+”,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木兰共富工坊红色展厅,打造共富工坊培训中心和孵化基地,高标准打造木兰工坊示范点。依托罗桥农业园区、有机稻米基地、水产养殖场,打造农业类共富工坊,充分发挥青沟大糕、金韩河果蔬、特水产品、丰谷大米、脱水香葱等共富项目作用,提供农技帮带,助农民增收;打造林舍盆景苗木、许何紫薇园载体,提供农耕文化网红打卡地;培育淦浦茶馓、登郎面筋、凤谷肉圆、余杨粉丝等食品工坊,让村民在加工、销售多环节实现增收。邵刘村打造村企结对共享工坊,对接企业需求和闲置劳动力,助村民增收,通过加工点引领、平台派单,全村50多名妇女,人平年均增收3万元左右。

以文化增值为平台,涵养精神共富。紧扣精神富足,利用晓光村竹文化的优质生态资源,建成具有乡土情怀的竹编工作室、豆轶坊非遗文化展示室,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培育石榴花开、指间童心、梦里一笑、晓光竹编、人在旅途、风吹稻浪6个木兰工坊工作室。引进非遗传承人陈治国“新农人”,返乡传授茶干、百叶手工作制作技艺,建成豆轶坊工坊。创建园区基地式、居家电商式、工厂合同式木兰工坊,陆续开展草编、软陶等专项培训10余次,培训300人次,激活“非遗”产业潜力,每件草编平均增收15元,带动人均增收4000元,实现“共富+非遗”的双赢模式,为周边经济社会人文发展和精神共富提供有力支撑。

以线上线下为纽带,实现数字共富。做大做优共富工坊线上线下平台,全镇域统筹木兰户织工坊经营、企业对接、农户管理等环节,打通工坊上下游对接运行通道。对接发布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农户的劳务供给信息,实时显示主体需求、订单状态、事后反馈、政策服务等信息。以木兰户织协会为纽带,搭建结对接单微信平台,线下向农村闲散劳动力派单,提供招工就业、产业互通等服务,实现产村融合,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平均每个岗位每年能帮助农民增收2万元左右。打造木兰户织直播间平台,拓宽产品销路,让木兰工坊登上“数字快车”。实现对接便捷化、管理智能化、经营数字化,打通数字赋能共富的“最后一公里”。朱丽雅 李金阳

顾明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