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  > 正文
总被泼脏水,都怪她绝美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8-06 01:15:57
字号:


(资料图)

本文授权转载自“南风窗”,点击上方关注。

ID:SouthReviews

原标题 |妲己,这次只是哈基米

作者 |施晶晶

在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里,在“野心家”“PUA大师”纣王对比下,背负“红颜祸水”骂名的妲己,却只是纣王实现权力的“工具角色”,互联网玩梗文化中“纣王的哈基米”。

这是一次极其大胆的改编,颠覆了传统文学作品里妲己与纣王的主次关系——昏庸无道的纣王,只听信妲己的迷惑妖言。

但在历史与文学作品中,妲己向来是祸国殃民的形象。

最早关于“纣妃”“妲己”的记载,仅是史书中的只言片语。在商朝灭亡的800年以后,成书于西汉的《列女传》里,炮烙之刑、剖心以观、造酒池肉林等种种具体的暴行都被安到了妲己头上。

到了明朝,在许仲琳编著的小说《封神演义》里,妲己的形象被编排了关于她如何残害忠良的各种细节,反派面具才彻彻底底地烙在了妲己脸上。

不过,只要意识到,这种反面形象建立在民间文学任意编排的基础上、是虚构远大于史实,我们就能跳出“红颜祸水”论调的思维陷阱,看清楚真正影响我们的是一群幕后操刀手——

他们如何编排才是值得关注和警惕的。

时至今日,编剧们仍不厌其烦地讲述妲己的故事,光是演过妲己的演员就不下10位。同题材的激烈竞争中,去看不同改编版本的取舍和阐释,才是真正的趣味所在。

01

父亲不忍、女娲隐身

最贴近明小说《封神演义》的影视改编,当属1990年版陆港台三地合作的《封神榜》,饰演妲己的是演员傅艺伟。

大多数改编里,妲己的故事都分为“人妲己”和“狐妖妲己”两部分。她本是商朝臣子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进宫途中被九尾狐狸杀死附身后,才开启了她惑乱君心的主线任务。而1990年版《封神榜》对妲己做的最大变动在于“人妲己”部分。

1990年版《封神榜》的妲己

剧里,苏护是个好爸爸。当商大王帝辛(即纣王)提出要他女儿进宫为妃,他不只是从君臣纲纪的角度劝谏大王,也认为让女儿进宫是断送了她的终身幸福,是糟蹋了她。

之后,迫于形势送女儿进宫时,他流露出对不住女儿的样子,反倒是妲己认为,是自己给全家带来了灾祸,要自缢来解救全家和全城百姓,主动牺牲。

1990年版《封神榜》的苏护

但在小说里,苏护却是迥异的一副模样。

大王找他要女儿之后,他想的是:若不将此女进贡,昏君必兴问罪之师;若要送此女进宫,以后昏君失德,使天下人耻笑我不智——

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安危和名声。他把责任推到女儿身上,怪罪妲己:生了你一人,断送我苏氏一门。

他一时不忍,就公开题诗反商,致兵临城下,是有勇而无谋。

更可怕的是,危急时刻,他却想着,与其城池被攻破之后,妻女被押往朝歌,抛头露面,惹天下诸侯笑他是无谋之辈,不如先杀了妻女再自刎,来保全自己“大丈夫”的脸面,甚至提剑到了妲己面前。

后来连他的督粮官郑伦都看不下去了,问苏护究竟哪根筋不对,竟说出此等“不堪言语”,堂堂一诸侯竟如此“自视卑弱”。

他当初公开题反诗有多不管不顾,最终同意“进女朝商赎罪”并说出“吾何爱此一女而自取灭亡”时,就有多荒谬。

他的心理活动和行事逻辑都凸显出,无论作为臣子、一城之主、丈夫、父亲,苏护的面目都是自私无情无脑,残暴得近乎背离人伦。

1990年版《封神榜》的妲己

我们已经知道,对苏护,1990年版《封神榜》没有像对待其他情节内容一样地贴近原作,而是维护了他,把苏护改造成一位更符合现代人想象的慈父,遮住了一位封建大家长的残暴人性,也让符合人伦的父亲形象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理解。

与此同时,这一合理化改编,建立在妲己的自我牺牲之上,又悄悄转嫁了责任,似乎只要是妲己自愿的,这一切就合理了。

于是她背过了本就不属于她的责任,去换取一方安宁。可即便如此,她始终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她的身体和意志也很快被狐妖占据,“人妲己”的故事内核是保守和不幸的。

但1990年版《封神榜》的罕见之处是,相比后来的其他改编,只有它还保留了原著中女娲作为始作俑者的角色作用——

“狐妖妲己”惑乱君心的主线任务,就是从女娲这里接来的。

因为纣王在女娲宫里题了一首垂涎她美色的诗,女娲不满纣王“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就要降下惩罚报应,显其神威。

她召唤了三妖来,让她们托身宫院,惑乱君心,助武王伐纣成功。

女娲还许诺了好处,事成之后,三妖可以修成正果,位列仙班。

这个时候,女娲的形象已经一反常态,她轻易动怒,还跟凡人滥施神威以泄私愤,几乎就是个反派角色。

女娲 / 1990年版《封神榜》剧照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故事结尾里,三妖如约完成了女娲下派的任务,在三妖被杨戬、雷震子等人追杀的时候,女娲专程赶来。

她怪罪三妖“无端造孽,残贼生灵,屠毒忠烈,惨恶异常,大拂上天好生之仁”。

可狐妖妲己也冤,要想让纣王走向灭亡,可不就得让他残暴无道、以致众叛亲离?毕竟一众朝臣也不乏忠义之辈,要是他们天天劝谏纣王诛杀自己,狐妖妲己又能惑乱到几时,如何完成任务?

但面对女娲,三妖无处辩驳申冤,反被女娲捆绑交给了杨戬,最终身首异处。在吸纳了众多反派角色的封神榜里,三妖不仅无缘封神成仙,连小命都丢了。

反倒是女娲不仅坐享其成,也撇清了自己的责任,还得了杨戬一个“女娲娘娘大发仁慈”的好名声——活脱脱一段借刀杀人又过河拆桥的戏码,神之虚伪,莫过于此。

正是因为这样一位女娲背离了“人之始祖”的光辉形象,更多的改编作品,选择了隐去女娲这一不光彩事迹,维护了“神”的权威和脸面。

杨戬 / 1990年版《封神榜》剧照

从1990年版《封神榜》里,我们能找到两个取舍焦点,对应着“人妲己”的苏护形象,对应着“狐妖妲己”的女娲形象。两组关系反映的是父亲和女儿的矛盾、神和妖的矛盾,而他们的共同点是,封建社会大家长和至高无上的神,都是更高等级的权威,前者存在于现实,后者存在于民间信仰。

当父亲苏护变得仁慈、女娲隐身不再是始作俑者,这两个为合理化而作的改编,其实也是为旧社会权威不光彩的一面遮羞。

02

新妲己,爱与权

动画片《哪吒传奇》也堪称经典,这部2003年问世的作品讲述了与众不同的妲己故事,这位妲己是为爱而来,她单纯地爱上了纣王。

妲己没有人的这重身份,她从一开始就是只拥有9条命的白狐。

她以狐狸之身,爱上了立于江上舟头的纣王,仰慕于他的威风,就此情根深种。后来她甚至以命相护,为纣王挡住了由哪吒射出的轩辕箭,救了纣王一命。

她又以身犯险尝百草,寻找传说中能把狐狸变成美女的仙草,虽如愿以偿,但也为此丢了6条命。

妲己 / 《哪吒传奇》剧照

不幸是反派角色石矶带来的,是她把妲己打回原形,以“让纣王变得残暴昏庸来增强邪恶力量”为交换条件,才让她恢复人形,回到纣王身边。

白狐妲己不是不知道是非,她甚至和石矶讲起道理:“可这样不是爱他,而是害他。”石矶也抓住了她的痛处:“你的爱本来就是骗来的,你要永远骗下去。”

出其不意的是,即便夹杂着谎言,白狐妲己的爱也得到了纣王的回应。

众叛亲离、兵临城下的那一天,纣王告诉妲己,自己早知道她是狐狸变的,但对她的爱没有变。

他们在偌大的宫殿里上演了一幕“霸王别姬”:妲己一舞,纣王弹剑奏乐。

舞毕,纣王身披妲己给他系上的绸带,独自迎敌,为她而战。

大厦将倾的那一刻,他们互饮一杯酒,携手走进大火之中,随摘星楼一起灭亡。

这部儿童向的动画片《哪吒传奇》是如此坦然和开放,制片导演和编剧都没有视男女爱情为大敌,然后把它归入少儿不宜、需要避讳的那一类。

他们也不削足适履,保守迁就,顾忌类似于反面人物一旦有了正面的情感和人性会误导孩子的片面想法。

妲己与纣王/ 《哪吒传奇》剧照

孩童时,我读不懂纣王和妲己的故事,只看到哪吒降妖除魔、四处历险的快意。

如今,成年后重新打量它,我才注意到了这段跨越种族的真挚爱情,也发现这个故事竟如此包罗万象,格局开阔,敢于在这对不寻常恋人身上模糊“真善美”那自古以来就生硬刻板的界线。

世纪初的文艺作品的确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它充斥着想象力,洒脱且自由,大胆而前卫。

和《哪吒传奇》同时期,2002年,香港TVB也出了一部《封神榜》,妲己的角色设定更加大胆锐意。

TVB版《封神榜》的妲己扮演者是温碧霞。这位妲己的故事线,是一个女子受尽欺凌之后,发现唯有紧握权力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由此迷恋上权力。

一众妲己迥异的是,在她身上,你看不到任何妖气和狐媚样,温碧霞呈现的是一种贵气的美。与这份贵气相匹配的是,这一版妲己拥有独立的人格,她不是九尾狐的肉身躯壳,不受他人意志摆布,她摆脱了工具化的存在,带有现代女性自我觉醒的色彩。

温碧霞饰演TVB版《封神榜》的妲己

为了一个祸国殃民的预言,父亲苏护执意不教妲己读书识字,要她蒙昧一生。但妲己自我意识的觉醒,读书识字倒也不是唯一的通途。

她遇见雕梁画栋的工匠,就问为什么一定是“龙在上,凤在下”,而不是相反。她用“阴阳”“雌雄”来论述“男女”一词所昭示的“男在前,女在后”的排序并不是绝对的。

因为她背负的不祥预言,纣王一开始就把她打进冷宫,后宫妃嫔和朝臣也屡屡为难和迫害她。起初她也是善良的小白兔,是风霜刀剑严相逼之下,她才决心复仇。

复仇之路上,这位妲己最大胆的反叛,莫过于杀死纣王并取而代之,自立为王。

她意识到,比起他人的万千宠爱,还是手握权力更牢靠。她从心底里厌恶那条骄奢淫逸的龙,看不起这个贪图享乐、把江山拱手相送,又跪在自己面前求饶的一国之君。

TVB版《封神榜》妲己杀死纣王并取而代之,自立为王

女子参政似乎离经叛道,但商朝武丁时期就有王后妇好统帅大军东征西战的故事,既有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先例,那么让妲己称王也不见得是什么罪过。

这版故事最后,反倒是这位妲己,为商朝战到了最后。姜子牙率大军杀入皇宫,她独坐龙椅、不乱不逃,一言不发地替最后的6万士兵签下了降书,直至引颈就戮。

这一版妲己享受权力,号令天下的影响力或许也让她着迷,但最后让她幻灭的,或许不是她再也不能一呼百应,而是她原本自信满满地认为:

只要给她十年的时间,她一定能让大商国祚更浓,亲手打破那个没来由的预言,却发现满朝文武尽是庸才,不堪用。

毁灭她的,是政治理想的幻灭。

为爱而来的白狐妲己、谋求政治权力的妲己,在新世纪之初的新故事里,双双不落窠臼。

无论是跨越禁制的自由恋爱,还是女性走向自立自强并积极介入政治,都是个人主义崛起的显现,浓烈的反叛精神也契合着求新求变的新时代,成为黄金年代的自由先声。

03

正视欲望

三千年来,人们对妲己的兴趣不减反增,即便她自始至终都被塑造成反派角色,我们却还能从改编中找到新意。

其中关键在于,反派角色往往是欲望的化身,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又在漫长时间里被刻意忽视和掩盖。

傅艺伟版的狐妖妲己,她的欲望是修成正果,实现从妖到仙的阶级跃升;

动画里的白狐妲己,她的动力源是爱欲,愿得一人心;

温碧霞版的妲己,是对权力的欲望,不甘屈居人下再受欺凌。

温碧霞版的妲己

相比之下,调动主角团的,通常是单一的、道德化的使命感。

他们要清心寡欲,不主动谋求名利权力;成仙封神只能是事后的嘉奖,以避免功利的动机;即便要谈恋爱,也不能干扰大业,必要时得舍小家为大家。

他们的动力源,往往是抽象的道德,而这也使得他们接近于神性。

现实层面,高度道德化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尤其宋明理学之后,存天理灭人欲,更加重了套在中国人身上的精神枷锁。

信仰层面,深刻影响中国人的佛教和道教也主张禁欲,认为欲望是邪恶的。

这些禁欲的观念也渗透在民间神话叙事里,七情六欲是苦是劫,神仙始终要维持在断情绝爱、心如止水的状态,恪守天规。

但恰恰因为中国的神仙都是起源于人的人神,神性和人性也免不了要拉扯打架,神仙也有突破种种禁忌的冲动。

《封神演义》里的女娲还挟私报复,受封成神的名单里,早已不分正邪是非了。

织女/《天仙配》剧照

今天的仙侠剧里,禁欲松动的迹象更显著。主角团都升级成了大罗神仙,压根儿没几个人影,可你怎么看,他们都不过是摆脱不了七情六欲的凡人心性,不复有神的性灵。

神性的衰落是从看见和肯定人的欲望开始的,因为现实中的人也发现了,欲望本就无所谓正邪善恶。无欲无求的人生是寡淡无趣的,那会让人陷入虚无的困境,也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

编辑 | 向治霖

新媒体编辑 | 吴擎

排版 | 风间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关注它,能让你听到更多真话,

多一分对世界的理解。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欲望本就无所谓正邪善恶↓↓↓

标签: